概念:数据元素相互之间的关系称为结构。
有四类基本结构:集合、线性结构、树形结构、图状结构;
集合结构:除了同属于一种类型外,别无其它关系
线性结构: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关系常见类型有: 数组,链表,队列,栈,它们之间在操作上有所区别.例如:链表可在任意位置插入或删除元素,而队列在队尾插入元素,队头删除元素,栈只能在栈顶进行插 入,删除操作.
树形结构: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关系,常见类型有:树(有许多特例:二叉树、平衡二叉树、查找树等)
图形结构: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关系,图形结构中每个结点的前驱结点数和后续结点多个数可以任意
总结+实战+方案
- 堆
- 栈
- 树(二叉树)
- 图
- 队列(循环队列)
- 表(单链表,线性表,hash表)
堆
堆(heap)又被为优先队列(priority queue)。
尽管名为优先队列,但堆并不是队列。回忆一下,在队列中,我们可以进行的限定操作是dequeue和enqueue。dequeue是按照进入队列的先后顺序来取出元素。而在堆中,我们不是按照元素进入队列的先后顺序取出元素的,而是按照元素的优先级取出元素。
堆是实现调度器(Linux:使用nice控制)的理想数据结构。
插入元素,删除最大优先级元素
堆的一个经典的实现是完全二叉树(complete binary tree)。这样实现的堆成为二叉堆(binary heap)。
完全二叉树是增加了限定条件的二叉树。假设一个二叉树的深度为n。为了满足完全二叉树的要求,该二叉树的前n-1层必须填满,第n层也必须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被填满
栈
特性:后进先出
注意:如果栈为空的时候,会导致下溢
栈中的每个元素称为一个frame。而最上层元素称为top frame。栈只支持三个操作, pop, top, push。
pop取出栈中最上层元素(8),栈的最上层元素变为早先进入的元素(9)。
top查看栈的最上层元素(8)。
push将一个新的元素(5)放在栈的最上层。
实现方式
- 数组实现:需要一个变量来标记栈顶位置
- 链表实现:插入元素时对表头操作需要注意
常见题目
- 括号匹配
- 翻转字符串
- 模拟递归(N皇后问题)
栈最经典的计算机应用是函数调用。每个进程都会有一个栈,每个frame中记录了调用函数的参数,自动变量和返回地址。当该函数调用一个新的函数时,栈中会 push一个frame。当函数执行完毕返回时,该frame会pop,从而进入调用该函数的原函数,继续执行
+由于栈是限定了操作的有序的元素集合,所以我们既可以在数组的基础上来实现栈,也可以在表的基础上来实现栈。如果使用数组来实现栈,我们需要预留充足的空间供栈使用,并需要一个下标来记录最上层元素的位置
树
树(Tree)是元素的集合
严格的定义树的方法:
树是元素的集合。
该集合可以为空。这时树中没有元素,我们称树为空树 (empty tree)。
如果该集合不为空,那么该集合有一个根节点,以及0个或者多个子树。根节点与它的子树的根节点用一个边(edge)相连。
上面的第三点是以递归的方式来定义树,也就是在定义树的过程中使用了树自身(子树)。由于树的递归特征,许多树相关的操作也可以方便的使用递归实现
二叉树(binary)是一种特殊的树。二叉树的每个节点最多只能有2个子节点
二叉搜索树(binary search tree)的特殊二叉树。二叉搜索树要求:每个节点都不比它左子树的任意元素小,而且不比它的右子树的任意元素大
叉搜索树可以方便的实现搜索算法。在搜索元素x的时候,我们可以将x和根节点比较:
如果x等于根节点,那么找到x,停止搜索 (终止条件)
如果x小于根节点,那么搜索左子树
如果x大于根节点,那么搜索右子树
二叉搜索树所需要进行的操作次数最多与树的深度相等。n个节点的二叉搜索树的深度最多为n,最少为log(n)。
图
图(graph)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数据结构。它有一些节点(vertice),在某些节点之间,由边(edge)相连。节点的概念在树中也出现过,我们通常在节点中储存数据。边表示两个节点之间的存在关系。在树中,我们用边来表示子节点和父节点的归属关系。树是一种特殊的图,但限制性更强一些
- 定义:图G=(V,E)是由节点的集合V和边的集合E构成的。一个图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集合V。一个边可以表示为(v1,v2),其中v1,v2∈V,即两个节点。如果(v1,v2)有序,即(v1,v2)与(v2,v1)不同,那么图是有向的(directed)。有序的边可以理解为单行道,只能沿一个方向行进。如果(v1,v2)无序,那么图是无向的(undirected)。无序的边可以理解成双向都可以行进的道路。一个无序的边可以看作连接相同节点的两个反向的有序边,所以无向图可以理解为有向图的一种特殊情况
一种简单的实现图的方法是使用二维数组
图的组织方式比较松散,自由度比较大,但也造成比较高的算法复杂度
队列
队列最大的特征是First In, First Out (FIFO,先进先出)
队列(queue)是一个简单而常见的数据结构。队列也是有序的元素集合。
- 队首的元素离开队列(dequeue),和新元素加入队尾(enqueue)。
应用
- 一个经典的应用是消息队列(参考Linux进程间通信),实际上就是利用队列来分配有限的进程。
- 还有FIFO文件(哦,你可以看到,这种文件叫做FIFO,肯定是和队列有关),用以实现管道传输。
- 再比如,我们将多个打印任务发送给打印机,打印机也是使用队列来安排任务的顺序
和栈相似,队列也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,这里是基于单链表的实现。
与表(list)中的实现方式略有不同的是,这里的head node有两个指针,一个(next)指向下一个元素,一个(end)指向队列的最后一个元素。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我们找到队尾,以方便的进行enqueue操作。我们依然可以使用之前定义的表,在需要找到队尾的时候遍历搜索到最后一个元素。
表
内存中离散分布的有序节点
表(list)是常见的数据结构。从数学上来说,表是一个有序的元素集合。在C语言的内存中,表储存为分散的节点(node)。每个节点包含有一个元素,以及一个指向下一个(或者上一个)元素的指针
图中的表中有四个节点。第一个节点是头节点(head node),这个节点不用于储存元素,只用于标明表的起始。头节点可以让我们方便的插入或者删除表的第一个元素。整个表中包含有三个元素(5, 2, 15)。每个节点都有一个指针,指向下一个节点。最后一个节点的指针为NULL,我们用“接地”来图示该指针。
表的功能与数组(array)很类似,数组也是有序的元素集合,但数组在内存中为一段连续内存,而表的每个节点占据的内存可以是离散的。在数组中,我们通过跳过固定的内存长度来寻找某个编号的元素。但在表中,我们必须沿着指针联系起的长链,遍历查询元素。此外,数组有固定的大小,表可以根据运行情况插入或者删除节点,动态的更改大小。表插入节点时需要从进程空间的堆中开辟内存空间,用以储存节点。删除节点可以将节点占据的内存归还给进程空间
表有多种变种。上面的表中,指针指向是从前向后的,称为单向链表(linked list)。
- 还有双向链表(double-linked list),即每个节点增加一个指向前面一个元素的指针。
- 以及循环链表(tabular list),最后一个元素的指针并不为NULL,而是指向头节点。不同类型的链表有不同的应用场景。
一个数据结构的实现有两方面:
- 数据结构的内存表达方式;
- 定义在该数据结构上的操作。
我们这里实现最简单的单向链表
哈希表
哈希表(hash table)是从一个集合A到另一个集合B的映射(mapping)。映射是一种对应关系,而且集合A的某个元素只能对应集合B中的一个元素。但反过来,集合B中的一个元素可能对应多个集合A中的元素。如果B中的元素只能对应A中的一个元素,这样的映射被称为一一映射
hash只要求从A到B的对应为一个映射,它并没有限定该对应关系为一一映射。
- 因此会有这样的可能:两个不同的键值对应同一个hash值。这种情况叫做hash碰撞(hash collision)。
- 比如网络协议中的checksum就可能出现这种状况,即所要校验的内容与原文并不同,但与原文生成的checksum(hash值)相同。
- 再比如,MD5算法常用来计算密码的hash值。已经有实验表明,MD5算法有可能发生碰撞,也就是不同的明文密码生成相同的hash值,这将给系统带来很大的安全漏洞
hash表被广泛的用于搜索(区别去数组:遍历整数组,算法复杂度为n),算法复杂度为1
数组虽然可以随机读取,但数组下标是随机的,它与元素值没有任何关系,所以我们要逐次访问各个元素。通过hash函数,我们限定了每个下标位置可能存储的元素。这样,我们利用键值和hash函数,就可以具备相当的先验知识,来选择适当的下标进行搜索。在没有hash碰撞的前提下,我们只需要选择一次,就可以保证该下标指向的元素是我们想要的元素
hash函数需要解决hash冲突的问题。
比如,上面的hash函数中,"Obama"和"Oaamb"有相同的hash值一个方案是将发生冲突的记录用链表储存起来,让hash值指向该链表,这叫做open hashing:
我们在搜索的时候,先根据hash值找到链表,再根据key值遍历搜索链表,直到找到记录。我们可以用其他数据结构代替链表。
open hashing需要使用指针。我们有时候想要避免使用指针,以保持随机存储的优势,所以采用closed hashing的方式来解决冲突。(closed hashing的关键在如何探测下一个位置)
说在最后 一、栈:
1、后缀表达式的求值;
2、中缀到后缀表达式的转换;
3、深度优先搜索的非递归实现;
4、动态规划的优化:用于维护一个凸序列,便于二分查找,如LIS问题的O(nlgn)算法。
二、队列:
1、树的层序遍历;
2、广度优先搜索;
3、Bellman-Ford算法的SPFA实现;
4、网络流中FF算法的Edmonds-Karp实现,以及Preflow算法的队列优化实现。
三、二叉搜索树:
1、对大量的关键字的索引查找;
2、有很多平衡策略以改善其平均性能:
常用平衡树:AVL,红黑树,随机化BST,Splay Tree,Treap(或叫笛卡儿树)。
四、散列表(hash表):
1、一般针对值域较大但状态很稀疏的应用,比如状态压缩记忆化搜索;
2、实现映射功能。
五、检索树(Trie):
1、一般用于字符串索引算法,速度快,但占用空间较大(相对hash);
2、常用的改进结构:Patricia线索树,多叉检索树(TST)。
六、优先队列:
1、常用的是二叉堆的实现,具体应用如堆排序和Dijkstra算法;
2、当需要快速合并两个优先队列时,常用二项式队列,实现简单。
3、注意最大最小堆的配对使用。
七、线段树和树状数组:
1、两者都可以用于离散对象的统计;
2、后者的步进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值得注意;
3、前者基本上适用于任何的区间操作,如求区间最值,改变区间的值等。
4、线段树还可以用于优化状态的枚举,经常和动态规划结合。
八、后缀树与后缀数组:
1、总体规律是两者的实现都比较复杂,前者更甚,但是前者的功能也更强大;
2、几乎可以解决所有常见的关于字符串的算法,如最长回文子串,最长重复子串,以及很多的模式匹配问题。
九、并查集:
1、解决无向图的连通性问题,如用于Kruskal算法;
2、解决等价关系的查询(这是它的主要用武之地),如05年Baidu之星初赛的石头剪子布游戏;
3、优点是实现异常简单,缺点是合并后无法分离,若需要可以选择用动态树。
十、邻接表和边表:
1、表示图的最直接的方法;
2、后者更省空间,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用,比如Bellman-Ford算法。
ps:数组、链表太基础不在考虑之列。
微信号:
clpaial10201119(Q Q:2211523682)
微博WB:
http://weibo.com/u/3288975567?is_hot=1